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新一轮东北振兴要着重突破“三重锈带” 正文

新一轮东北振兴要着重突破“三重锈带”

来源:依冰头条编辑:娱乐时间:2024-03-28 21:48:34

原标题:新一轮东北振兴要着重突破“三重锈带”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的三重锈带新著《中国东北转型通论》,以“寻求新突破”为战略思维,新轮探讨了东北全面转型。东北西游之穿越诸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振兴着重是,书中提出了“突破‘三重锈带’”的突破观点。我因为从事过一段振兴东北的三重锈带行政工作,《中国东北转型通论》的新轮许多章节都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感受颇深。东北这里我想举三个例子,振兴着重补充修泽先生的突破“三重锈带”思维之说。

一是三重锈带关于“体制锈带”。书中提出东北的新轮“体制病”不是伪命题,而是东北真命题,其中关键是振兴着重在资源配置方式还没有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年东北地区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GDP,突破都在搞公司化竞争。一次调研得知,辽宁沿海地区五个市都表示要建造30万吨造船厂,都在规划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这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西游之穿越诸天为此,我找到某市的主要领导,希望由他带头整合其他四个城市的产业发展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但他表示现在每个城市都要考核本地的GDP政绩,没有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大项目压下去。这类以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地方政府竞争,严重扭曲了资源配置方式,虽然不能说是东北独特的现象,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东北显然更胜一筹。

二是关于“结构锈带”。应当说,中央、国务院自提出东北振兴战略之初,就明确要调整东北重化工业、资源产业过重的产业结构。这一结构调整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东北振兴的前十年曾取得过GDP增长领先全国的好成绩。但应当看到,东北振兴前十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国重化工业高速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这正好契合并发挥了东北产业结构的优势。不幸的是,东北GDP的高速增长“一俊遮百丑”,这掩盖了许多问题。比如东北地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扭曲,创新发展相对滞后,对外开放度不够,社会、民生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欠账,国有企业相关改革滞后等等。经济一旦下滑,许多地方不仅产业结构单一、偏重的问题暴露出来,多年积累的内在体制、机制问题也都突显出来。

在“结构锈带”这一章节,书中对资源枯竭产业着墨不多。而东北是全国资源开采最早,资源枯竭问题暴露最突出的地区。阜新、抚顺煤矿枯竭,盘锦石油几近枯竭,大庆油田虽未枯竭也处于减产期,大兴安岭和伊春地区林业资源枯竭。因此中央国务院在东北地区率先探索制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能源资源枯竭是各工业化国家都会面临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但这方面也有我国的体制特点。十多年前我在瑞典访问时,一位瑞典专家说,森林是可再生的,他很难理解为什么伊春的红松林会枯竭?我当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话,我认为,这是我们曾经为短期利益甚至短期政绩对资源采取竭泽而渔的政策所致。中央国务院总结林业枯竭的教训在上个世纪末就出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十三五”规划又进一步提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但由于东北林木成长期长,至今伊春也没有完全恢复生态。好在修泽先生在“结构锈带”一节中未及展开的内容,在第四篇东北生态文明这一章中做了补充。他在书中附录的1980年在《南开学报》发表的《竭泽而渔,后患无穷》一文对经济发展不能损害生态环境的担忧,可谓“不幸而言中”。

三是关于“文明方式锈带”。书中指出,契约精神淡薄,是东北“文明方式锈带”的表现,我深以为然。从指令性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运行的基本规范必然由完成上级计划转变为遵守社会契约。正如修泽先生指出:“契约守信精神是契约精神的核心”,“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作为公民信奉的基本原则之一。”我曾参与过“诚信东北”建设工作,在调研过程中听到不少投资东北的民营企业对当地诚信度深表不满意。

用“三重锈带”归纳东北发展低落的原因,是修泽先生的一项学术研究创新成果。以突破“三重锈带”为着力点,探索东北经济社会转型的未来,则是《中国东北转型通论》的主题。正如书中所论述的,自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从注重高速度转向注重高质量,在这一大背景下,东北的发展理念、发展路径也发生了积极变化。2015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明确全面振兴东北,不再以GDP论英雄,而以民生改善为重点。

新一轮振兴东北,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中央关于东北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国家对东北的新定位是五大战略安全,即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看,东北在维护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和产业安全等五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而这五大安全中,前三项不仅不能单纯以GDP增速衡量,可能还需要国家投入资金来支持。从保障安全的角度出发,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也不是单纯以GDP增速来衡量的。如果还是以GDP增速作为评价东北的指标,短期内东北的发展似乎仍不乐观。但如果从五大安全角度评价东北,东北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减弱。从东北定位的这一变化,也可以看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中央不再强调各地区的GDP增长排名,而是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确定不同区域的定位,强调各地发挥自己优势,强调区域间互助共济,让优势地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困难地区则提供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

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三重锈带”的桎梏。正如最近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指出的,“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和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地区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东北全面振兴工作必须下更大力气深化改革。要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同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企市场竞争力。维护公平竞争,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在东北发展。争取再用10年左右时间,使东北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

(作者系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前会长)(□宋晓梧)

0.3591s , 42073.234375 kb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新一轮东北振兴要着重突破“三重锈带”,依冰头条  

sitema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