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教授吴梅筠——严谨为学七十载(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正文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教授吴梅筠——严谨为学七十载(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来源:依冰头条编辑:娱乐时间:2024-03-28 21:15:54

原标题: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教授吴梅筠——严谨为学七十载(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吴梅筠在做实验。学华西医学中心教  资料照片

吴梅筠近照。授吴述辈  本报记者 张 文摄

人物小传

吴梅筠,梅筠从公寓开始当张益达1926年出生于浙江黄岩,严谨曾任原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助教、为学讲师、载讲教授,学华西医学中心教法医学及法医物证检验教研室主任,授吴述辈博士生导师,梅筠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严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学她长期从事法医学和病理学的载讲教育、科研及检案工作,学华西医学中心教为中国法医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授吴述辈

见到记者,梅筠94岁的吴梅筠老人很快打开思绪——治学、科研、爱情……冬日的午后,她斜偎在轮椅上,不疾不徐、从公寓开始当张益达娓娓道来……阳光照着她的脸庞,讲到难忘的细节时,她眼睛便会显得格外明亮。

“建设新中国,哪个行业不缺人才?我愿意学这个冷门专业”

“小时候觉得,医生是有知识、受尊敬的人,也是我最理想的职业。”1946年,吴梅筠从浙江黄岩县中学考入当时的国立上海医学院,主修外科医学。徜徉书海,她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1951年,快毕业之际,国家在南京开办法医学培训班,从全国医学院校挑选人才,吴梅筠因为成绩好、能吃苦被选中。吴梅筠想:“建设新中国,哪个行业不缺人才?我愿意学这个冷门专业。”

在培训班,吴梅筠与同班学员吴家(马文)相识相爱。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并携手在科研的道路上走过了近70年的岁月。“我们俩是生活的伴侣,也是事业的合作者。”说起去世不久的丈夫,吴梅筠眼神里饱含着浓浓思念。

毕业后,夫妻俩被分配到四川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前身)任教,摸爬滚打才刚刚开始。那时候,学校既无法医人才,也没开设法医系,小两口就在内科教研室里摆了一张桌子开展工作。同事们管这两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叫“小梅筠”“小家(马文)”,但他俩却又是当时学校里法医学方面最专业的老师。

“那时候,学生们的听课热情很高,教室里经常挤满了人。”一门法医学公开课,夫妻俩开了30年。1983年,包括四川医学院在内的六所院校开始设立法医学本科专业。为了尽快培养更多师资力量,夫妻俩在学校开设进修班,把他俩购买的书籍全部拿到学校来。那套花了两口子近一个月工资的专业书籍,成为早期十分珍贵的学科资料。又过了3年,法医学系正式挂牌。彼时,他们已是花甲之年。

“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得负起应有的责任,有困难也得克服”

在教学中,吴梅筠发现一个现象:学生们只喜欢上课“听案例”,一说到“出现场”,不少人便会打退堂鼓。“学法医,哪有不跑现场的道理?”在她看来,法医学是一门知行合一的学问。为此,她曾对年轻教师说:“我们一定要出现场,一定要学会分析现场!”

学校对此也十分重视,很快联系到成都市公安局建立合作——当时的成都公安系统,仅有的几名专职法医都是从其他方面过来的,也急需专业人才加入。

“我十分理解大家不愿意去现场的心情。”吴梅筠说,想起自己第一次跑现场,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她这位科班出身的“专家”,指望她能在凌乱不堪的现场找出帮助破案的关键。

“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得负起应有的责任,有困难也得克服。”吴梅筠在心里给自己鼓劲。翻查、搜寻、取证……有了第一次尝试,往后的工作就变得越来越顺畅。遇到晚上办案时,他们就把第二天讲课用的讲义揣在身上,借着车上昏暗的灯光备课。

积极参与案件侦破的同时,吴梅筠也关注着法医技术的前沿进展。上世纪90年代初,国外开始出现基因检测技术,吴梅筠也想尝试,无奈经费不足,思来想去,最后一咬牙:“必须得干!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与时俱进,甚至引领潮流。”

在她的坚持下,她和自己带的博士生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用来做基因比对。缺少实验设备,他们就用破旧的烤箱、孵箱改造代替,模拟实验环境,终于取得成功。

“就是要在讲授教学中,让更多人爱上这门学问”

如今,四川医学院几经更名、并校,现已成为归属四川大学的著名医学院。吴梅筠带出的学生,有许多已经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专家,他们至今仍深受吴梅筠严谨学风的影响。

吴梅筠的“严”是出了名的。为了给学生讲好每一堂课,吴梅筠和丈夫经常各自提前编好讲义,相互讲给对方听。然后又互相提意见、再修改,直到双方都满意。“做学问就应该严谨,这是我们一贯的学风。法医更要‘严上加严’。”她说。

即便在70多岁高龄时,她依然站着讲完整堂课,丰富的案例引人入胜,整块黑板工工整整写满了板书:“就是要在讲授教学中,让更多人爱上这门学问。”

吴梅筠的学生都知道她的严谨学风:学生5000字的论文,她密密麻麻的批注能写1万字;研究生做出的实验成果,她还要上手再做一遍复核,容不得半点疏忽……

严归严,吴梅筠却深受学生爱戴:逢年过节,她总把学生们叫来家里“改善伙食”;对于家中贫困的学生,她总想着法子帮他们减免学杂费。

如今,94岁的吴梅筠依旧紧跟学科潮流,时不时过问学生们的论文和科研进展。她娴熟地点击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打开邮箱,一封一封的都是学术讨论的往来信件。“科研是一辈子的事。”老人说,自己退休了,但对做学问的热情永远不会“退休”。

坐冷板凳 下苦功夫(记者手记)

“板凳要坐十年冷”,吴梅筠近70年投身法医学,孜孜不倦。有坐冷板凳的耐力与能力,这是科学工作者难能可贵的品质。在一些科学领域发展的早期,总需要先行的科学家奉献自我、扎实进取,保住学科发展的星星之火。

无论哪一门学科,越是冷门,越需要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坚定如初的热情。吴梅筠以自己的光和热,为我国法医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以知行合一的态度,为法医学实际应用打牢根基。像吴梅筠一样埋首于桌边案头,忙碌于专业一线,便一定能把冷板凳坐热,做出有益于学科发展的成就。(张 文)

0.3707s , 42059.03125 kb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教授吴梅筠——严谨为学七十载(讲述·一辈子一件事),依冰头条  

sitemap

Top